耗時數月,終於將「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七八成。起初是因為對心理學的好奇才買這本書來看的。

我所謂的好奇是,我想知道真正的心理學家是經過怎樣的訓練過程才成為「有權威性」的「醫生」?而真正的心理學,真的只是將我們已知的大腦情緒像張報紙一樣攤開,然後細讀每個字就行了嗎?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錯愕,也非常高興。因為心理學這門科學所包含的真實測量、實驗、數據等等驗證資料,絕對不亞於生物學、物理學。他打開了我對心理學更多的好奇心,也推翻了我從前對心理學的既定印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如果花時間看完它,肯定會跟我一樣的愕然。心理學真的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書中舉了非常多日常生活我們會碰到的例子,比如說各大報章雜誌輪流轉貼的「研究發現」,且文章內容也很有可能會包含數字資料,用來說服大眾:這是經過科學測量的統計,所以你可以放心相信我所說的話。

然而,統計只是一種初步的量化資料,它完全不能用來作為「結論」發表。因為看似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在統計資料上看起來也許是如此,事實上卻可能是兩者之間的第三個、第四個因素導致這兩件事相關卻無因果關係。

總而言之,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我非常建議你先看這本書。也難怪多數推薦這本書的人會說:看完這本書,如果你還想念心理學,再繼續念吧!

 

去年開始我給自己設定一個原則:同一類型的書籍,如果沒看完一本書,絕對不許買下一本!因為我的書單越來越多,我發現自己想買的書永遠會多一本。我根本是買書狂,不是看書狂。

在「這才是心理學」這本之後,我更確定了希望了解它的欲望。所以又購買了關於神經學的漫畫解說。

同時我也買了「The Life List」與「神棄者」兩本小說(天啊一不小心就犯規了),好險我是一本接著一本先後看完,也算是沒有浪費了。

 

看完這兩本小說後,我最近在寫的小說稿也跟著有了大幅度的故事進度。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連結關係,就好像是藉由運動來瘦身一樣,運動消耗熱量、也會讓你大腦產生嗎啡,從運動中獲得好處的你,自然也會慢慢成為運動的愛好者囉!看書v.s.寫稿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事情。

不過別擔心,我寫的小說跟我看的小說不管是在劇情還是類型上都完全不同,我並不是為了抄襲或臨摹才這麼做的。比較像是...集氣出招吧。

年紀越大就會越覺得腦容量變小,腦子記得的詞彙,能夠想出欲表達之情緒的確切形容詞,有的時候不是那麼容易。看書能夠讓我的金魚腦更快的活動起來,寫稿也會變得更順利。

 

接下來準備看的小說是已改編為電影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及大作家倪采青的「變身暢銷小說家:倪采青談小說寫作技巧」、「金匙小姐不矜持」,加上「看漫畫了解腦神經科學」,還有正在自學的韓文初階教材,我覺得我根本就想把我自己逼死。

甚至我還有一部小說等著我結局跟修稿,另外還想在磨練唱歌的技巧、鋼琴自彈自唱(興趣)...

我好想問,為甚麼人的一天沒有48個小時?

arrow
arrow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