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更新自己正在寫的故事,不知道是多久之前了。

因為正職工作的關係,幾乎沒有時間沉澱下來想想自己的故事。於是一天拖一天、一年拖一年。

曾經的夢想對我來說變成一種壓力,因為我總想著:[我甚麼都做不了呀、我幾歲才能將這個理想再往前推進一些?]

所以每次休息的時候,都在逃避這件事情。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啊,原來這首歌這麼催淚嗎。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說諸位看到包裝一定會直接跳出,拜託看完啦真的很好洗啊不要以貌取皂真的哈哈哈哈哈)

-前言-

去年開始對於用肥皂/香皂洗澡感到十分踏實,且越接近三十歲越覺得自己對於「香味」很是敏感,基本上只要使用後在10公分之外的距離都能清楚聞到的東西,我向來不用。也因為這樣,對於香皂我就更是挑惕了。

可礙於不是專業人士,基本上哪個香皂對人體真的好,我也不太有把握,但我最起碼的合格香皂條件是1.洗完不會香味彌漫整間浴室2.沖洗時不會有殘留油膩感3.沖淨後不會酸澀到像拿鹼片刷身體一樣。

好啦也不是我真的摸過鹼片,沒有那麼狂。但綜合以上三點,其實我覺得自己也是蠻囉嗦的啊(大笑)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你繼續看下去之前,我強烈建議給每一位尚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要看、不要聽別人怎麼說這個故事,不要聽信別人說好看或不好看,你甚至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只要看完正式預告片,買票,走進電影院。然後,你可以得到最純粹、最真實的觀後感


我常覺得,每一個「故事」,會有屬於它最初「說故事的人」,也會有它自己存在於故事中,尚未被說出的意義存在。而那個「意義」,代表著我們所在乎的人事物。這部片無所謂看懂看不懂,無所謂深或淺。

這部電影是少數悲劇收場的電影中,讓我相當喜歡又相當痛恨的一個故事。甚至走出電影後的48小時,我依然拒絕去回想這部片最終給我的餘味。因為每當我想起Ally那自始至終無悔的愛,我就會想到Jake絕望到深處的孤獨。

在開始分享感想之前,先來看看這部片的預告吧: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掙扎了好一陣子,才鼓起勇氣去看看最近分屍案的大致內容是怎麼了。

引起我想去了解的起因,是這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wwanjung/posts/10216085060781945

 

坦白說,看完了之後心中是憤怒、哀傷,也有一半的無奈。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這個字很虛無飄渺,沒有人可以給它一個正確的定義範疇。但對我來說,愛,是雙方有成熟與對自己負責的共識之下才適合發生的事情。其餘的,都只是徒增痛苦與蹉跎年歲而已。

 

現在的時代早已與從前大不相同,女人不必非得追求「有人要」,男人也不再必須擁有一肩扛起全家生計的壓力,因為大環境而造成的雙薪家庭、或者因為男女平權議題而慢慢升起的女性自主意識,早已是舊新聞了。慢慢的女性不再是「溫柔賢淑」的唯一代表,也不會甘於被當作弱者對待。

最近我也邁入了接近三十這個門檻的團體之一(不過話說回來到底是誰開始劃分這個團體的?),對自己要的生活品質與感情關係,有了比從前都還清晰的構圖。二十八歲後這個階段,正常來說差不多是女孩們邁入真正成熟心智的時候了。她們可能是在工作上已有相當成就,可能對於自己熱衷的事物相當清楚,可能早已計劃好接下來三年、五年甚至二十年的生活型態了。這種階段的女人,我稱作大女孩。

所有的女人心中絕對都有一個渴望被呵護的純真天地,但如果你認為那代表她需要照三餐問候的關係、不能好好照顧自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第幾週走進這裡了呢?」走進診間之前,我經常這樣問自己。

「我更好了吧?我更好了嗎?」在上一次諮商跟下一次諮商之間,我經常這樣問自己。

「我不行了,我一個人撐不下去。」我看著自己顫抖著雙手,明亮的房間裡,我卻只感受到黑暗。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寫這種生活文了,來點私人分享時間好了。

年紀越大越愛天然用品(明明才二八到底在老成什麼),近年來已經不太用沐浴乳,都改為用成分天然的肥皂了。不過本人又極為懶惰,總是不先上網爬文,逛街聽人家怎麼講就怎麼買,曾在紅樓那邊的不知名專櫃敗過三次售價三百多塊的手工皂。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聽見天然、手工皂、香味清淡自然等等的關鍵字,體內就會馬上興起一股「好健康好喜歡」的熱血。

這款肥皂是前陣子逛超市時臨時看到的品牌,當時也沒特別想買什麼牌子,又因為最近不敢再亂花錢,加上外包裝挺吸引我的...(妳這外貌協會)就買來試試看了。

維他命E檸檬香蜂草細緻皂.jpg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醜話先說,如果你在看恐怖片時,最討厭、最厭惡、最憤怒的就是被嚇到跳腳,或者你有心血管疾病,那這部電影可能不是你的菜。如果都沒有,那麼我蠻建議你可以看看這部片。

沒錯,他嚇人的節奏很cliché,劇情簡單,選角極少,一家五口幾乎只用手語對話,人物之間沒有語氣的起伏。但我保證這會是你人生中最漫長的九十分鐘,不是因為無聊,而是那股讓人想逃開的寂靜與恐懼。閉上眼睛你也許睡得著,但一旦陷入劇情,你只能隨著劇情加速緊張、恐懼...毫無鬆懈的空間。

噤界 A Quiet Place 首支預告片

故事大綱(微雷):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月底剛好空出兩天半的假期,決定背起行囊搭車到台中與男友相親相愛一下。

29389176_10212864570183449_7643656028566847488_n.jpg

放閃過程就不多贅述反正也沒人想聽啦

第二天的下午因為男友要上班,索性自己拿著相機到處走走拍拍,打算一邊找逢甲夜市的所在地,一邊找地方吃東西。

住慣了台北,習慣那種二十四小時走出市區都能找到餐廳的便利性,沒想到這邊的餐廳約莫下午兩三點幾乎都是休息時間,頂著大太陽又飢腸轆轆的我實在感到相當絕望。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片背景:大衛福斯特華勒斯在1996年因巔峰之作【無盡嘲諷】一夕成名,因此吸引了滾石雜誌的記者大衛李普斯基前往進行採訪之旅。然而才華洋溢的華勒斯,卻選擇在2008年自殺身亡。事件之後,大衛李普斯基才將這段旅程回憶寫成「Although of Course You End Up Becoming Yourself」一書,描述讓他那為期五天的難忘旅程。

 

作為一個作者,通常看見的是抽絲剝繭後的真相,擁有能看穿謊言與偽善,一眼辨別出一個人本質的特異功能。我不知道該說一個人是因為孤獨才能如此透徹,亦或是相反過來,是因為將一切看得太真,以至於唯有孤獨才能保持這樣的清醒?

 

他將孤獨寫在書裡,渴望被傾聽,等待被理解。被稱作善於描繪遠離家園的作家,華勒斯的極度寂寞創造出他的曠世巨作「無盡嘲諷」,然而當他最真實的心聲透過文字與虛構情節和讀者建立起情感連結後,爆紅名氣與眾星拱月的崇拜卻讓他更加痛苦。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追完本劇,心血來潮更新一下最終季的新聞,提供給還沒看完的各位(或者想要再回味的也可以)

tvd.png圖片來源

(還未看第七、第八季的朋友歡迎回顧:【寫在開播前-吸血鬼日記第七季最新消息】)


最終集前:吸血鬼日記卡司回溯第八季採訪 (<--點擊可看原文報導)

MARCH 7, 2017 | 08:00AM PT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要藉由一些文字或別人所說的話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一些信念。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垂手可得的「勵志小語」、「成功者的故事」,千篇一律的「快樂模式」,卻沒有一個比得上真正面對自己,從內而外的認識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是什麼來的真切。這本小說當然不是勵志小說,不過如果你想要的話,還是可以以這種角度去看它。

有兩種封面,我看的是原文版(買了才知道原來有中文哈哈哈哈)。

635665272377312500.jpg   1425651330-765434758_n.jpg

如果你還沒有接觸過這本書,首先放上博客來的簡介給大家參考(這個連結的封面又是另一種版本)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打濕地板的時候我就會變得浪漫不已。原來就無藥可救的感性變的病入膏肓。

下雨天,接近傍晚時分,我讀了幾頁的張嘉佳,我才知道張嘉佳是個男人。還以為叫佳佳、嘉嘉、嘉佳這樣的都會是女人。

讀了幾頁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你也會變得浪漫不已。再有趣好笑、悲傷哀愁、惶惶不安、憤恨不平的,他都能用兩三句輕描淡寫如砂紙般擦過你的心臟。

你會從幾句話裡看見那個誰,想起某一天。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耗時數月,終於將「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七八成。起初是因為對心理學的好奇才買這本書來看的。

我所謂的好奇是,我想知道真正的心理學家是經過怎樣的訓練過程才成為「有權威性」的「醫生」?而真正的心理學,真的只是將我們已知的大腦情緒像張報紙一樣攤開,然後細讀每個字就行了嗎?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錯愕,也非常高興。因為心理學這門科學所包含的真實測量、實驗、數據等等驗證資料,絕對不亞於生物學、物理學。他打開了我對心理學更多的好奇心,也推翻了我從前對心理學的既定印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如果花時間看完它,肯定會跟我一樣的愕然。心理學真的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書中舉了非常多日常生活我們會碰到的例子,比如說各大報章雜誌輪流轉貼的「研究發現」,且文章內容也很有可能會包含數字資料,用來說服大眾:這是經過科學測量的統計,所以你可以放心相信我所說的話。

然而,統計只是一種初步的量化資料,它完全不能用來作為「結論」發表。因為看似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在統計資料上看起來也許是如此,事實上卻可能是兩者之間的第三個、第四個因素導致這兩件事相關卻無因果關係。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