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Writer-wannabe|偽作家日記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耗時數月,終於將「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七八成。起初是因為對心理學的好奇才買這本書來看的。

我所謂的好奇是,我想知道真正的心理學家是經過怎樣的訓練過程才成為「有權威性」的「醫生」?而真正的心理學,真的只是將我們已知的大腦情緒像張報紙一樣攤開,然後細讀每個字就行了嗎?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錯愕,也非常高興。因為心理學這門科學所包含的真實測量、實驗、數據等等驗證資料,絕對不亞於生物學、物理學。他打開了我對心理學更多的好奇心,也推翻了我從前對心理學的既定印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如果花時間看完它,肯定會跟我一樣的愕然。心理學真的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書中舉了非常多日常生活我們會碰到的例子,比如說各大報章雜誌輪流轉貼的「研究發現」,且文章內容也很有可能會包含數字資料,用來說服大眾:這是經過科學測量的統計,所以你可以放心相信我所說的話。

然而,統計只是一種初步的量化資料,它完全不能用來作為「結論」發表。因為看似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在統計資料上看起來也許是如此,事實上卻可能是兩者之間的第三個、第四個因素導致這兩件事相關卻無因果關係。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之前分享一篇文章:其實你做的到,只是「太努力」了!心理教練:付出 90% 的實力更有效果

該文章提及的一本書「自由書寫術」我還沒看過,但根據文章內容所闡述的重點,我覺得滿值得一看的。也很訝異這個概念跟我上一篇說的很像。(有興趣可以看看這裡唷-->門外漢心路歷程(三):寫要準,刪要狠)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有抓對一點訣竅。

不過他強調的第一點我並沒有做到:放輕鬆。

這件事我在最近寫日記的時候有發現。因為真的太久太久沒有真的動筆寫下自己的心情,前陣子我開始寫下每天發生的事情與紀錄當下的心情。我告訴我自己不可能沒有甚麼東西好分享或好紀錄的,工作的挫折、朋友說的話、有趣的事情、今天所思考的所有問題,這些都很值得寫下來。重點是,我告訴我自己我要慢慢認真寫,不要太多流水帳。流水帳一點效果都沒有,只會讓妳越寫越煩,日後回來看也只會覺得當初自己腦袋空空,生活似乎很消極。

我另外買了一本口袋筆記本,可以夾一枝鉛筆的那種。除了因為我的腦容量跟多莉有得比之外,也因為我必須養成在靈感乍現時馬上寫下來的習慣,否則在每一次的「等一下再記下來」的拖延下,我的靈感總是一個又一個離我而去。我甚至在晾衣服的時候來回跑了三四次(大笑),我自己都邊跑邊笑,現在想起來不知道那時幹嘛不把小本本放在曬衣間。不過我就是有這種怪僻,總要有這種多餘的挑戰性才會靈感乍現。如果心裡知道有張紙放在那邊等著我去寫東西,我反而覺得寫不出來。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過很多過來人說,真要走上小說家一途,熱忱自然是要有,但更重要的是過人的毅力,而且永遠不要光依賴靈感來下筆當你發現自己寫到某個階段,腦中千尋萬轉就是不知道要寫甚麼,逼自己硬寫就對了。總而言之,就是有靈感要寫,沒靈感更要寫。就像任何成長階段一樣,總要經歷一些討厭的事情才能雨過天晴。硬生生逼自己跳過那個靈感匱乏期,嶄新的劇情構思就會隨之而來。

我不知道其他新手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有這樣的過程:真的咬著牙寫過去了,也撐到自己苦思已久的精彩情節,果真一次又一次的逼過去了,眼看字數從當初難產的九千多個字到七八萬個字,最終章回眼見在即...

 

寫要「準」

上樑不正下樑歪,這話你聽過沒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說裡的現實世界,其實就是故事時代背景的交代。以前的我覺得這沒什麼,畢竟主角的心境轉換以及情節的發展才是故事的主要脈絡。不過最近看小說的心得是,每個作者都有其創作特色,然而要能持之以恆地創作下去,知識與世界觀上的增廣見聞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作者本身若不學習更多知識,不走出大門去觀察更多你不知道的世界,那麼你存在于你想像中的那個世界,永遠都只會是個狹小的二次元世界。

如果是比較偏寫實的故事,基本上背景不外乎是學生、上班族、家庭等等分類,就是一般我們看得見的各種環境。不過再細分下去,如果我們不多了解各種職業的內容,那麼我們不管怎麼寫都是大老闆 v.s. 職員這種職位介紹不清不楚,故事發展方向也會被迫壓縮在很狹隘的道路上;若是能夠對於某個職場或時代有一定的了解與剖析,加入個人想像色彩,功力夠深厚,就能寫出更加引人入勝的小說。兩者的比較,就有如「愛上兩個我」v.s. 「白色巨塔」。

啊啊,其實我拿來做「研究」的,是一般人較為「嗤之以鼻」的言情小說。看到這裡一定有人心想:媽的,拿言情小說來跟白色巨塔比?XX比雞腿啊?

不過,我覺得以言情小說作家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以出書維持收入的毅力,其實多樣化的創作素材對他們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在國高中的時候,我就暗暗立志要當個作家。在每一次的作文課裡,我總要發揮所有想像力和腦中所學到的所有詞彙(自然不是太多),去寫出一篇讓老師及同學稱羨的文章。因此在我成年之前,就了解了某些話題─例如牽扯到親人的愛恨情仇─自然能夠引起讀者的情緒連結,從而對你的作品產生支持與喜愛。不過這講下去就扯到了另一個話題,我點到為止就好。

然而寫作文給老師評分是一回事,當作家又是另外一回事。當你把作品呈現在網路或者書店的時候,並不會有人有義務去給你評分、給你意見。即使你的學測作文滿級分,即使你曾獲得甚麼校園舉辦文字相關的獎項,踏進現實裡執起筆或鍵盤,你就只剩自己了。因此在你離開課堂,敲下了每一部作品的每一個字,直到完成一部作品之前,唯一一個會不斷follow你的讀者,就是你自己。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你打開了這份你從去年或者幾個月前就開始撰寫的文稿,越看就越覺得不順眼,那個情節好像太煽情、這個情節好像太無趣,這邊看起來有點牽強...等等的疑慮,總會在你寫到第三章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章的某些橋段裡。

另外一種情況是,你有千萬種劇情發展的靈感,這一秒A故事擁有無限發展的空間,下一秒B故事聽來就是可歌可泣的曠世鉅作,於是每當這個故事還寫不到一半,下個故事的情節就蹦出來了。那名為「稿子」的資料夾,就越來越多未完成的作品,夜夜躺在那邊等你翻牌子。

這十年來,我就是這樣寫了不少半吊子的小說,從只能寫出開頭,依賴著靈感乍現的感動去創作,直到現在,能夠寫出故事大綱與各章架構,再任由想像力牽引著靈感到處走。

文章標籤

墨又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